2025-10-25
10月24日,浙江日報發布《以“文旅+消費”為龍泉雙溪口村提供共富幫扶》。

今年是寧波櫟社國際機場與麗水龍泉市八都鎮雙溪口村結對幫扶的收官之年。七年來,寧波機場緊扣“新風尚+共富幫扶”專項行動要求,以高標準和多舉措深化結對協作,創新“‘芋’見陽光”共富工坊與“文旅+消費”雙輪驅動模式,破解該村農業資源零散、產業鏈條短、農戶增收渠道窄等發展難題,積極為跨區域幫扶提供實踐樣本。
回溯7年幫扶歷程,寧波機場始終以雙溪口村發展需求為導向,從初期基礎設施、文化大禮堂的暖心援建,到后期的品牌打造、市場對接,持續為該村注入發展動能。
今年,寧波機場進一步整合資源、升級策略,在共富工坊籌建之初便著眼長遠發展,提前布局“陽光雙溪”農產品品牌,為后續產品的銷售筑牢了根基。
工坊落地后,寧波機場又通過資源引流,在雙溪口村打造了百畝產業基地。70余畝優質芋頭種植區與30余畝中藥材(溫郁金)基地相映成趣,創新推行“芋頭+中藥材+水稻”三季輪作體系,不僅改善了土壤結構、優化了養分循環,還實現了畝均年產值超萬元。
依托“陽光雙溪”品牌,寧波機場還在當地同步構建起多元銷售矩陣,為農產品走出大山搭建堅實的橋梁。9月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山海相助暖開學·樂航非遺助農行”主題展銷活動在寧波機場精彩啟幕,成為今年幫扶行動中的亮眼一筆。
此次活動由寧波機場黨群工作部牽頭,聯合多部門在機場T1、T2航站樓及貴賓二區同步設展。活動現場,龍泉寶劍、青瓷茶具等非遺瑰寶與天臺“一葉三草”特色農產品同臺亮相,專業講解員生動講述背后的地域文化故事;“快遞直達”服務貼心解決旅客攜帶難題,讓心儀好物輕松到家;龍泉寶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水清老師帶來行云流水的招式表演,天臺茶藝展示輪番上演,將“文旅+消費”的融合效應推向高潮。活動共計吸引超萬人次旅客駐足圍觀、選購,單場助銷額突破2萬元。
從幫扶成效來看,今年的專項行動精準攻克了雙溪口村三大核心發展痛點。
在農業生產層面,三季輪作體系讓土地全年利用率提升50%以上,畝均年產值較傳統單一種植模式增收40%以上,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
在村民就業增收方面,“‘芋’見陽光”共富工坊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其中包含10個低收入農戶崗位,直接帶動農戶增收10余萬元、村集體增收2萬元,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致富。
在品牌建設上,“陽光雙溪”農產品的知名度與市場認可度顯著提升,產品溢價空間不斷擴大,為村莊產業發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而非遺與助農工作的創新結合,更實現了“1+1>2”的疊加效應——既讓優質農品“走出大山、走進航站樓”,走向更廣闊的消費市場,也讓非遺在機場這一獨特場景中煥發新生,實現文化傳播與經濟增收的共贏。
“收官不落幕,幫扶無止境。”寧波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寧波機場將繼續深化“文旅+消費”的幫扶模式,持續鞏固和延續現有的幫扶成果。后續,共富工坊的規模會進一步擴大,新增近20畝種植區并引入更多特色農產品,進一步豐富產業業態。主題展銷活動會在機場常態化開展,同步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網絡。
未來,寧波機場將持續以國企擔當扛起幫扶重任,繼續探索“非遺+農產品”文創產品開發路徑,既推動地方文化傳播,又拓寬當地農戶與村集體的增收渠道,讓幫扶成效惠及更多鄉村百姓,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共同富裕貢獻機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