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10月14日,浙江日報報道《讓善意清晰“成像”》。

50萬人的目光,因一位杭州蕭山機場保潔阿姨而聚焦。這場始于小紅書的溫暖尋人,觸動了許多人的心弦。
當發帖人劉女士為一次性膠卷相機可能被過安檢時的X光損傷而擔憂時,一位保潔阿姨用主動的試拍,遞出了一份質樸的關懷與純真的善意,阿姨還像叮囑一位遠行的晚輩那樣,讓她玩得開心點。而當十多天后這張記錄著阿姨質樸笑容的膠片被沖洗出來時,那股發自內心的真誠,觸動了劉女士的內心。她上網詢問如何將這張照片交到保潔阿姨的手上,沒想到一場尋找保潔阿姨的溫情接力,竟能吸引50多萬網友圍觀,來自天南海北的鼓勵、祝福接連不斷,圍觀與助力將這份個人的感激,升華為一種公眾的情感共鳴。此刻社交媒體成了溫暖的發散場,每一個點贊、每一條留言都像是黑暗中自帶光芒的水珠,匯聚成溪。這場尋人,早已超越了事件本身,它像一束暖光,溫柔地聚焦著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獻出全社會對普通勞動者滿滿的溫情與尊重。最新消息是,保潔阿姨不僅被找到,還和劉女士進行了連線。
故事顛覆了人們對現代都市人際關系的刻板印象。在通常的印象中,機場是陌生人的世界,人來人往,擦肩而過可能就是永不再見,但這位發帖人卻執著地要找回那位曾對她微笑、給她安慰的阿姨,這份回饋本身,就是充滿了非功利的溫情:無論你是干什么的,以后還能否再見,我就是要鄭重地將這份感謝送達與你。
人們之所以被深深打動,不僅因為這是一個暖心的故事,更因為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我們每天都可能遇見,卻又常常會忽略的普通勞動者。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保潔、保安、快遞員、維修工……這些維系城市毛細血管暢通的勞動者,通常他們的個體面孔會在無形中被忽視。但此次膠片里的微笑清晰“成像”,讓“隱形”勞動者的形象躍然屏上。網友們的每一次轉發、每一條祝福,都是在為這種“成像”投下贊同的一票。
這張小小的膠片,于是成了一面社會的鏡子。它告訴我們,社會溫情的構建,有時就在一個微小的善意的循環與放大。當一份來自保潔阿姨的善意被一位旅客接住,并被數十萬人共同守護時,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便因此而增添了一份光亮。這光亮,來自一場讓所有“隱形”的愛都被彰顯的溫暖接力。